这些书籍我们不确定一定是你想要的,不过网络上大部分能够收集到的版本我们都收集了,其中《虎钤经》是没有译文的。另外在收集这些书籍的过程中,发现了下面这些精品类似书籍,已经一并打包,喜欢的都收藏吧。
十大兵书目录│文件列表:
├ 六韬三略
││ 六韬三略.pdf
││ 六韬三略彩图版.pdf
│└ 聂送来译,六韬汉英对照.pdf
├ 其他综合赠送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刘伯温兵书].(明朝)刘基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姜太公兵书].(周朝)姜尚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曾国藩兵书].(清朝)曾国藩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诸葛亮兵书].(三国)诸葛亮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《六韬.鬼谷子》曹胜高等译注.pdf
││ 《孙子兵法》与《吴子兵法》比较研究.pdf
││ 《荀子》中华经典藏书.pdf
││ 《韩非子》中华经典藏书.pdf
││ 《韩非子》思想体系.pdf
││ 《鬼谷子的局》全集.txt
││ 【中华藏书】天下藏书(卷4)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孙膑兵法 六韬 唐李问对 尉缭子 幕学举要 官箴.pdf
││ 【孙子兵法.孙膑兵法】骈宇骞.等译注.扫描版.pdf
││ 七侠五义汉英对照第2卷.pdf
││ 八阵总述.pdf
││ 吕氏春秋二汉英对照[翟江月译].pdf
││ 嘉玢译,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汉英.pdf
││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--小人经(第二部).pdf
││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--止学(第六部).pdf
││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--罗织经(第一部).pdf
││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--解厄鉴(第七部).pdf
││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--韬晦术(第五部).pdf
││ 曾胡治兵语录.pdf
││ 术书:中国经典之权谋术全集(冠诚编着).pdf
││ 李奕今译,楚辞汉英.pdf
││ 汪榕培译,邯郸记汉英.pdf
││ 百战奇略.pdf
││ 翠微先生北征录.pdf
││ 谋圣张良.txt
│└ 韩非子《解老》《喻老》研究 身国一理的《老子河上公章句》.pdf
├ 司马法
│└ 司马法(无译文).epub
├ 吴子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吴起兵书].(战国)吴起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吴子兵法.pdf
│└ 吴子兵法_p124.pdf
├ 太白阴经
││ 《神机制敌太白阴经》.txt
││ 【中华藏书】天下藏书(卷2)太白阴经.pdf
││ 太白阴经.epub
│└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.doc
├ 孙子兵法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孙子兵书].(春秋)孙武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《孙子兵法全集》(春秋)孙武.PDF
││ 孙子兵法尉缭子鬼谷子.pdf
││ 孙子兵法.pdf
│├ 《薛将军精解《孙子兵法》》epub+mobi+azw3
│├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_修订版mobi+epub+pdf版
│└ 孙子兵法·三十六计epub+mobi版
├ 孙膑兵法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孙膑兵书].(战国)孙膑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孙膑兵书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孙膑兵法.txt
│└ 白话孙膑兵法.txt
├ 尉缭子
││ [中国古代八大兵书——尉缭子兵书].(战国)尉缭.图文珍藏版.pdf
││ 尉缭子.epub
│└ 武经七书-尉缭子.txt
├ 纪效新书
││ 纪效新书--【明】戚继光.txt
││ 纪效新书.PDF
│└ 纪效新书:十八卷本 (明)戚继光撰.pdf
├ 练兵实纪
││ 历代兵制.pdf
││ 练兵实纪-[明]戚继光撰.pdf
│└ 练兵实纪
│ │ 练兵实纪.正集九卷.杂集六卷.明.戚继光著.明刊本.pdf
│ └ 练兵实纪.正集九卷.杂集六卷.明.戚继光著.明刊本.黑白版.pdf
└ 虎钤经(仅原文,无译文)
│ 《虎钤经》简介.doc
└ 虎钤经.pdf
《孙子兵法》
唐朝李世民说“观诸兵书,无出孙武”。
《孙子兵法》又称《孙武兵法》、《吴孙子兵法》、《孙子兵书》、《孙武兵书》等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,早于克劳塞维茨《战争论》约2300年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。共有六千字左右,一共十三篇。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。
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,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内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赡,逻辑缜密严谨,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。
《孙子兵法》被奉为兵家经典。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,历代都有研究。李世民说“观诸兵书,无出孙武”。兵法是谋略,谋略不是小花招,而是大战略、大智慧。如今,《孙子兵法》已经走向世界。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。汉代版《孙子兵法》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。
《孙膑兵法》
《孙膑兵法》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,也是《孙子兵法》后“孙子学派”的又一力作,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。《孙膑兵法》古称《齐孙子》,作者为孙膑,先秦天下十豪之一。
1972年2月,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《孙膑兵法》,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。竹简本《孙膑兵法》经过认真整理,分为上、下两编,上编可以确定属于《齐孙子》的十五篇,包括《禽庞涓》、《见威王》、《威王问》和《陈忌问垒》等;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《齐孙子》的论兵之作。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《艺文志》著录本,也不是完善的版本。
《吴子兵法》
《吴起兵法》又称《吴子》,《吴子兵法》,是一部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,由战国名将吴起著,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。《吴子》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,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,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。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,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。《吴子兵法》提出以治为胜,赏罚严明,主张在军队实行“进有重赏,退有重刑”,做到“令行禁止,严不可犯”。提出“用兵之法,教戒为先”,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,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,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。强调“简募良材”,根据士卒体力、技能等条件的不同,合理分工和编组,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。要求统军将领“总文武”、“兼刚柔”,具备理、备、果、戒、约的“五慎”条件,掌握气机、地机、事机、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。
《六韬三略》
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《太公》的兵法部分。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内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赡,逻辑缜密严谨,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。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《隋书·经籍志》,题为“周文王师姜望撰”。姜望即姜太公吕望。但是自宋代以来,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。从此书的内容,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,可大致断定《六韬》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。全书有六卷,共六十篇。《六韬》的内容十分广泛,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,几乎都涉及到了。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。
《黄石公三略》,亦称《三略》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,属于道家兵书,相传作者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。最早提及此书的是司马迁。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中记载: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,遭追捕,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(今江苏邳县),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,授其一部《太公兵法》(也有说是《黄石公三略》),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。张良得书,潜心研究,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,建立了西汉政权。但据考证,《黄石公三略》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,它是后人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,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,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,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。
《尉缭子》
《尉缭子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,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《尉缭子》是伪书,《尉缭子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,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《尉缭子》并非伪书。
《尉缭子》一书,对于它的作者、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。一说《尉缭子》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,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。一般署名是尉缭子。最早著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书中杂家类著录《尉缭》29篇,兵形势家类著录《尉缭》31篇。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《尉缭子》残简,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,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。
《尉缭子》从人性论的视角考察了人的心理,提出了不少精辟治国思想,如“民非乐死而恶生也”,“委积不多则士不行;赏禄不厚则民不劝;武士不选则众不强;器用不便则力不壮;刑罚不中则众不畏”,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尉缭子经国治军思想的总纲领。《尉缭子》受到《六韬》或者当时其他黄老道家治国理论的影响,提出治国应当使人无欲,无欲则没有争夺,没有争斗就没有犯罪和战争,那么天下就太平了,即“反本缘理,出乎一道,则欲心去,争夺止,图图空”。
《司马法》
《司马法》,是重要的春秋时期军事著作之一。据唐朝宰相李靖所说,《司马法》本出自姜太公之手,商周秦汉的大司马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国防部长,司马法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国防部颁发的作战条例,而姜太公曾担任周文王的大司马,故有周之司马法出自姜太公之说。 而后世司马穰苴所写兵书名为《司马穰苴书》,并非《司马法》。
司马迁的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记载:“《司马法》所从来尚矣,太公、孙、吴、 王子(成父)能绍而明之”。由此可见,《司马法》并非一人所撰,周朝开国之初的《司马法》是由姜太公所撰,姜太公死后,又有数人重新编撰,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《司马法》。
《司马法》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,比大名鼎鼎的《孙子兵法》还要古老。它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,有浓郁的贵族色彩,如“逐奔不过百步","纵绥不过三舍”。此书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,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。
《司马法》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,亡佚很多,现仅残存五篇。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,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、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,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,提供了重要的资料。
《太白阴经》
《神机制敌太白阴经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的道家军事著作。
《神机制敌太白阴经》又称《太白阴经》。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,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,《太白阴经》的名称由此而来。作者为唐朝的李筌。
中国古代重要兵书。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。李里籍未详,《集仙传》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、仙州刺史等。全书10卷。现存《墨海金壶》、平津馆影宋抄本等。
该书内容较为丰富。它强调战争胜败决定于人谋而不靠阴阳鬼神;士兵之勇怯取决于刑赏;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君主的“仁义”以及国家的富强。在论述将帅用兵时,指出要考虑从政治上制胜敌人,团结内部,预有谋划,选拔各种人材,要利用地形,创造主动有利的态势。对军仪典礼、各类攻防战具、驻防行军等各项准备事宜、战阵队形、公文程式和人马医护、物象观测等,也分别作了具体论述。这些内容,基本上是综合前代兵书典籍及有关著作写成,且有所阐发,其中存录了不少有价值的军事资料。因此,杜佑《通典。兵典》取该书内容颇多,亦为后世兵家所重。书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,但风角杂占、奇门遁甲等则有不科学的内容。
《虎钤经》
《虎钤经》以上言人谋,中言地利,下言天时为主旨,兼及风角占候、人马医护等内容。许洞认为天、地、人三者的关系应是“先以人,次以地,次以天”(《虎钤经》,明刊本,下同),重视人(主要是将帅)在战争中的作用。要求将帅应“观彼动静”而灵活用兵,做到“以虚含变应敌”。
尽管天时有吉凶,地形有险易,战势有利害,如能吉中见凶、凶中见吉,易中见险、险中见易,利中见害、害中见利,就能用兵尽其变。他还认为,要取胜须“以粮储为本,谋略为器”。未战之前要“先谋”:欲谋用兵,先谋安民;欲谋攻敌,先谋通粮;欲谋疏陈,先谋地利;欲谋胜敌,先谋人和;欲谋守据,先谋储蓄;欲谋强兵,先谋赏罚等。既战之后,一要善于“夺恃”:夺气、夺隘、夺勇等;二要善于“袭虚”:以佯动、诱敌击其虚;三要“任势”:乘机击敌懈怠,设伏击敌不意,乘胜扩张战果等。还强调“逆用古法”,“利在变通之机”。
该书在体例上,分类编排,按类阐述,汇集的与军事有关的天文、历法、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,有许多为过去兵书所少有。此外,还汇集了不少阵法,并创造了诸如飞鹗、长虹等阵。但书中天人感应等荒诞迷信之谈,则不可取。
《纪效新书》
《纪效新书》是明代军事著作,属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。他在《自序)中说:“数年间,予承乏浙东,乃知孙武之法,纲领精微莫加矣。第于下手详细节目,则无一及焉。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,下学者何由以措。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,自选*亩民丁以至号令、战法、行营、武艺、守哨、水战,间择其实用有效者,分别教练,先后次第之,各为一卷,以海诸三军俾习焉。顾苦于缮写之难也,爱授粹人。客为题曰:《纪效新书》。
《练兵实纪》
《练兵实纪》 是明代军事著作。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。此书正集9卷,附杂集6卷。它和《纪效新书》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。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,具体篇目是:练伍法第一、练胆气第二、练耳目第三、练手足第四、练营阵第五(场操)、练后附杂集六卷六篇:储练通论(上下篇)、将官到任宝鉴、登坛口授(李超、胡守仁辑)、军器解、车步骑营阵解。书前还冠有“凡例”即“分给教习次第”共十五条,记述了将、卒各自应学习的内容、标准,教材发放办法,督促学习的措施等。营阵第六(行营)、练营阵第七(野营)、练营阵第八(战约)、练将第九。